close
內容來自hexun新聞
銀行個人信貸查詢花蓮縣雙證件貸款黃渤海開海漁民的沮喪與期待
“這次出海,人工費400塊,油費700塊,這點貨也就賣600塊,這次是真‘毀’瞭!”1日下午3時,伴著漁船馬達的轟鳴聲,剛剛返回膠南市靈山灣積米崖港的“船老大”魏先勇,一邊整理著船上剛打回來的小魚小蝦,一邊搖著頭用濃鬱的傢鄉話對經濟導報記者說。“別拍我瞭,我都不好意思(面對鏡頭)。”幾近同一時刻,在龍口市海鮮出產基地———港欒碼頭,32歲的漁民王孟章面向導報記者擺著手說道。在他面前,是剛從海上打回來的戰利品:幾斤章魚和小偏口魚,還有不到20斤的爬蝦。“除瞭工錢和柴油費,這一趟,我得賠兩三百元。”他囁嚅道。1日,為期3個月的渤海和黃海海域休漁期結束,黃渤海漁區的近5萬艘漁船又可出海捕魚。但據導報記者調查,僅從“開海”首日來看,不少漁民的收益難盡如人意。此外,刺網休漁時間已在一個月前結束,由於捕獲的海產品經常“不夠本”,個別漁民無奈之下,不願再出海,有的正打算另謀出路。成本“高處走”積米崖港位於膠南市靈山灣,是該市較大的漁港之一,能容下100多艘各式大中型漁船。1日上午9時,這裡仍停有近百艘漁船,其中較大的船身接近30米長,較小的不到10米長。船中央的旗桿上,嶄新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,有的還掛著寫有“一帆風順,滿載而歸”字樣的三角旗。附近漁民介紹,每年夏季禁漁期結束時,漁民們都會換上新國旗,燃放鞭炮,借以寄托對新捕魚季節的期待和祝福。在靠近岸邊的一艘漁船上,幾名漁民正圍坐在一起聊天,他們都是周圍幾艘漁船的船長。但他們臉上,似乎沒有因禁漁期結束而帶來的期待與興奮。船長石一明向導報記者抱怨說,“現在的漁民越來越難當瞭,捕撈的成本越來越高,捕獲量卻大不如前,幾乎都發不出船員的工資瞭……再這樣下去,離破產真不遠瞭。”石一明的漁船長約20米,大約是163馬力,屬於中大型漁船。他說,這種漁船捕撈作業一天,消耗柴油量多的時候高達1噸,僅燃油就得7000多元,每年在燃油上的支出就高達近70萬元。他解釋說,他們的漁船航速大概每小時不到20海裡,而近海幾乎沒什麼資源,所以每次出海都要先航行數小時到達稍微遠些的海域才開始下網。除燃油成本外,船員工資和船隻維護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。據石一明介紹,他的船雇用瞭5名船員,每年的工資總共30餘萬元。坐在一旁的一名船長也附和說,“現在每個月少瞭四五千塊根本雇不到人,沒人願意幹。”在作業頻繁、產量高的月份,支付給船員的工資甚至能達到每月1萬元。相對燃油費和人工費,船舶維護費用顯得少點。“每年維修發動機就得5萬塊,還有噴漆、修網、買網等費用,加起來也得十幾萬塊。”石一明說。在港欒碼頭,使用刺網方式捕魚的船老大曹景鵬話語中透露出疲憊,“刺網船已經在8月1日提前解禁瞭,一般我每天天不亮就出海,下午三四點鐘回來,但最近捕獲的多是些爬蝦和小黃花魚,每次多的時候會有幾十斤,很難保本。”據他講,由於他的船隻有30馬力,因此隻在近海轉悠,所花的柴油費不多,但人工費並不少。“由於刺網的網絲非常細,每次有魚蝦掛網後,往往會有多處損壞或撕裂,修補起來很耗時間。如果買一張新網,要花費四五十元錢。此外,上岸後,從漁網中挑揀魚蝦也需要支付人工費,給得少沒有人願意幫忙。”收獲“低處流”與走高的捕撈成本相反,捕撈成果卻總體呈下降趨勢。不少漁民表示,現在傳統捕撈基本是在虧錢。問及原因時,多名船長都認為主要是由於過度捕撈造成的,這使得魚類的數量及種類大幅度減少,“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,漁民的日子還挺好過,這些年已經一年不如一年瞭。”1日下午兩點半以後,一些漁船陸續返航。在積米崖港,牌號為“魯膠南漁75109”的漁船是禁漁期結束後第一個返航的,船長丁世玉向導報記者介紹瞭“成果”:紅頭魚和小黃花魚一共不到90斤,每斤賣不到兩元錢;厲蝦15斤左右,每斤12元;比管魚大概15斤,每斤10元多一點;鯧魚20多斤,能賣100元左右,還有其他一些“賣不瞭幾個錢”的水產品。丁世玉說,他是中午12點後出海的,這一次捕撈耗費油錢600多元,而捕獲的魚蝦總共僅能賣400元左右。在大約300公裡外的港欒碼頭,曹景鵬正招呼著工人卸船,神色嚴峻。在船上的網箱中,隻有一些不知名的小魚和還在掙紮扭動的爬蝦,大概有三四十斤。“今天弄破瞭好幾張網,才捕回這點東西,唉……”他忍不住嘆息說。“都閑瞭3個月瞭,本以為能有所期待,但更多的還是失望。”王孟章雖然才30歲出頭,但看上去,皮膚黝黑的他要比實際年齡大很多。他指著手掌上厚厚的老繭和手腕處累累傷痕說,這都是拉網時磨出來的或者不小心而受傷的,“漁民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瞭。”據導報記者瞭解,自2006年開始,相關部門出臺瞭燃油補貼辦法,按發動機功率,每千瓦每年補貼1700元。對漁民而言可謂雪中送炭,但是相比高額的成本,補貼隻是杯水車薪。船老大謀轉行采訪中,不少漁民表示,由於近海的打撈已經越來越難,魚也越捕越小,陸續就有人賣掉小漁船改換瞭大船,或者有的直接放棄瞭漁民這個職業。“那些馬力大點的漁船,可以跑得更遠,打撈鮁魚之類的深水魚,所以賺得也多一些。但是因為大船太貴,單純靠政府的補貼還是有很多漁民買不起。”石一明說,他的漁船是向銀行貸瞭100萬元買的,以房產等實物抵押,期限3年,今年已經是第二年瞭,上半年收獲就很差,還利息都不夠,現在來看還貸希望渺茫,“破產”似乎不是危言聳聽,“到時候,實在沒辦法瞭,就隻能拍賣房產和船隻。”在港欒碼頭,自刺網開網以來還未曾出海的李剛告訴導報記者,他和幾個人合夥經營著一艘240馬力的大船,出去一趟油費就近2000元,雇用一個夥計每月要6000元,出去一趟隻夠賺回油費。“所以,現在出海捕魚是一種高風險的經營。據我所知,一艘300馬力的漁船一年的成本約需130萬元,以目前的漁業資源情況,賺回本錢難上加難。加上繩子、漁網價格以及人工費用的上漲,造成瞭捕撈成本大增。”對於習慣瞭搏擊風浪的船老大們來說,漁船和大海對於他們的吸引力正在逐漸下降。膠南市瑯琊鎮臺西頭村的肖長明今年48歲,19歲便開始出海的他現在是一艘180馬力漁船的船長。“現在像我這樣馬力的出海漁船,一天一宿就需要收入4000塊錢才能保本,因為一桶柴油就得2000塊,而三四個人的人工費也得1000多塊錢,再去掉那些雜七雜八的花費和漁具損耗等,我們一般出海都得10天左右的時間,也就意味著一次出海要收入4萬元才能抹平成本,”肖長明說,“我歲數也大瞭,再過幾年就幹不瞭這一行瞭,兒子現在在開發區一傢企業上班,也不準備接我的班。所以等過幾年幹不動瞭,就把漁船賣掉,準備自己打些零工過活。”石一明也說,近年來漁民日子不好過,政策也鼓勵漁民轉行幹別的。但幾名船長也很無奈,“畢竟‘隔行如隔山’,幹瞭二三十年這個行業,也沒別的技術,年紀也大瞭,去工廠也沒人願意要。”導報記者註意到,現在很多漁民都年齡較大,30多歲就是年輕瞭,部分外地船員還稍微年輕些,這部分船員也是不願意在老傢種地才來這裡出海。“膠南有大小船隻數千,船員近兩萬人,每人還要養傢。如果漁業繼續萎靡,勢必導致地區漁業經濟倒退。”石一明說。
新聞來源http://news.hexun.com/2012-09-02/145392533.html
銀行個人信貸查詢花蓮縣雙證件貸款黃渤海開海漁民的沮喪與期待
“這次出海,人工費400塊,油費700塊,這點貨也就賣600塊,這次是真‘毀’瞭!”1日下午3時,伴著漁船馬達的轟鳴聲,剛剛返回膠南市靈山灣積米崖港的“船老大”魏先勇,一邊整理著船上剛打回來的小魚小蝦,一邊搖著頭用濃鬱的傢鄉話對經濟導報記者說。“別拍我瞭,我都不好意思(面對鏡頭)。”幾近同一時刻,在龍口市海鮮出產基地———港欒碼頭,32歲的漁民王孟章面向導報記者擺著手說道。在他面前,是剛從海上打回來的戰利品:幾斤章魚和小偏口魚,還有不到20斤的爬蝦。“除瞭工錢和柴油費,這一趟,我得賠兩三百元。”他囁嚅道。1日,為期3個月的渤海和黃海海域休漁期結束,黃渤海漁區的近5萬艘漁船又可出海捕魚。但據導報記者調查,僅從“開海”首日來看,不少漁民的收益難盡如人意。此外,刺網休漁時間已在一個月前結束,由於捕獲的海產品經常“不夠本”,個別漁民無奈之下,不願再出海,有的正打算另謀出路。成本“高處走”積米崖港位於膠南市靈山灣,是該市較大的漁港之一,能容下100多艘各式大中型漁船。1日上午9時,這裡仍停有近百艘漁船,其中較大的船身接近30米長,較小的不到10米長。船中央的旗桿上,嶄新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,有的還掛著寫有“一帆風順,滿載而歸”字樣的三角旗。附近漁民介紹,每年夏季禁漁期結束時,漁民們都會換上新國旗,燃放鞭炮,借以寄托對新捕魚季節的期待和祝福。在靠近岸邊的一艘漁船上,幾名漁民正圍坐在一起聊天,他們都是周圍幾艘漁船的船長。但他們臉上,似乎沒有因禁漁期結束而帶來的期待與興奮。船長石一明向導報記者抱怨說,“現在的漁民越來越難當瞭,捕撈的成本越來越高,捕獲量卻大不如前,幾乎都發不出船員的工資瞭……再這樣下去,離破產真不遠瞭。”石一明的漁船長約20米,大約是163馬力,屬於中大型漁船。他說,這種漁船捕撈作業一天,消耗柴油量多的時候高達1噸,僅燃油就得7000多元,每年在燃油上的支出就高達近70萬元。他解釋說,他們的漁船航速大概每小時不到20海裡,而近海幾乎沒什麼資源,所以每次出海都要先航行數小時到達稍微遠些的海域才開始下網。除燃油成本外,船員工資和船隻維護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。據石一明介紹,他的船雇用瞭5名船員,每年的工資總共30餘萬元。坐在一旁的一名船長也附和說,“現在每個月少瞭四五千塊根本雇不到人,沒人願意幹。”在作業頻繁、產量高的月份,支付給船員的工資甚至能達到每月1萬元。相對燃油費和人工費,船舶維護費用顯得少點。“每年維修發動機就得5萬塊,還有噴漆、修網、買網等費用,加起來也得十幾萬塊。”石一明說。在港欒碼頭,使用刺網方式捕魚的船老大曹景鵬話語中透露出疲憊,“刺網船已經在8月1日提前解禁瞭,一般我每天天不亮就出海,下午三四點鐘回來,但最近捕獲的多是些爬蝦和小黃花魚,每次多的時候會有幾十斤,很難保本。”據他講,由於他的船隻有30馬力,因此隻在近海轉悠,所花的柴油費不多,但人工費並不少。“由於刺網的網絲非常細,每次有魚蝦掛網後,往往會有多處損壞或撕裂,修補起來很耗時間。如果買一張新網,要花費四五十元錢。此外,上岸後,從漁網中挑揀魚蝦也需要支付人工費,給得少沒有人願意幫忙。”收獲“低處流”與走高的捕撈成本相反,捕撈成果卻總體呈下降趨勢。不少漁民表示,現在傳統捕撈基本是在虧錢。問及原因時,多名船長都認為主要是由於過度捕撈造成的,這使得魚類的數量及種類大幅度減少,“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,漁民的日子還挺好過,這些年已經一年不如一年瞭。”1日下午兩點半以後,一些漁船陸續返航。在積米崖港,牌號為“魯膠南漁75109”的漁船是禁漁期結束後第一個返航的,船長丁世玉向導報記者介紹瞭“成果”:紅頭魚和小黃花魚一共不到90斤,每斤賣不到兩元錢;厲蝦15斤左右,每斤12元;比管魚大概15斤,每斤10元多一點;鯧魚20多斤,能賣100元左右,還有其他一些“賣不瞭幾個錢”的水產品。丁世玉說,他是中午12點後出海的,這一次捕撈耗費油錢600多元,而捕獲的魚蝦總共僅能賣400元左右。在大約300公裡外的港欒碼頭,曹景鵬正招呼著工人卸船,神色嚴峻。在船上的網箱中,隻有一些不知名的小魚和還在掙紮扭動的爬蝦,大概有三四十斤。“今天弄破瞭好幾張網,才捕回這點東西,唉……”他忍不住嘆息說。“都閑瞭3個月瞭,本以為能有所期待,但更多的還是失望。”王孟章雖然才30歲出頭,但看上去,皮膚黝黑的他要比實際年齡大很多。他指著手掌上厚厚的老繭和手腕處累累傷痕說,這都是拉網時磨出來的或者不小心而受傷的,“漁民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瞭。”據導報記者瞭解,自2006年開始,相關部門出臺瞭燃油補貼辦法,按發動機功率,每千瓦每年補貼1700元。對漁民而言可謂雪中送炭,但是相比高額的成本,補貼隻是杯水車薪。船老大謀轉行采訪中,不少漁民表示,由於近海的打撈已經越來越難,魚也越捕越小,陸續就有人賣掉小漁船改換瞭大船,或者有的直接放棄瞭漁民這個職業。“那些馬力大點的漁船,可以跑得更遠,打撈鮁魚之類的深水魚,所以賺得也多一些。但是因為大船太貴,單純靠政府的補貼還是有很多漁民買不起。”石一明說,他的漁船是向銀行貸瞭100萬元買的,以房產等實物抵押,期限3年,今年已經是第二年瞭,上半年收獲就很差,還利息都不夠,現在來看還貸希望渺茫,“破產”似乎不是危言聳聽,“到時候,實在沒辦法瞭,就隻能拍賣房產和船隻。”在港欒碼頭,自刺網開網以來還未曾出海的李剛告訴導報記者,他和幾個人合夥經營著一艘240馬力的大船,出去一趟油費就近2000元,雇用一個夥計每月要6000元,出去一趟隻夠賺回油費。“所以,現在出海捕魚是一種高風險的經營。據我所知,一艘300馬力的漁船一年的成本約需130萬元,以目前的漁業資源情況,賺回本錢難上加難。加上繩子、漁網價格以及人工費用的上漲,造成瞭捕撈成本大增。”對於習慣瞭搏擊風浪的船老大們來說,漁船和大海對於他們的吸引力正在逐漸下降。膠南市瑯琊鎮臺西頭村的肖長明今年48歲,19歲便開始出海的他現在是一艘180馬力漁船的船長。“現在像我這樣馬力的出海漁船,一天一宿就需要收入4000塊錢才能保本,因為一桶柴油就得2000塊,而三四個人的人工費也得1000多塊錢,再去掉那些雜七雜八的花費和漁具損耗等,我們一般出海都得10天左右的時間,也就意味著一次出海要收入4萬元才能抹平成本,”肖長明說,“我歲數也大瞭,再過幾年就幹不瞭這一行瞭,兒子現在在開發區一傢企業上班,也不準備接我的班。所以等過幾年幹不動瞭,就把漁船賣掉,準備自己打些零工過活。”石一明也說,近年來漁民日子不好過,政策也鼓勵漁民轉行幹別的。但幾名船長也很無奈,“畢竟‘隔行如隔山’,幹瞭二三十年這個行業,也沒別的技術,年紀也大瞭,去工廠也沒人願意要。”導報記者註意到,現在很多漁民都年齡較大,30多歲就是年輕瞭,部分外地船員還稍微年輕些,這部分船員也是不願意在老傢種地才來這裡出海。“膠南有大小船隻數千,船員近兩萬人,每人還要養傢。如果漁業繼續萎靡,勢必導致地區漁業經濟倒退。”石一明說。
新聞來源http://news.hexun.com/2012-09-02/145392533.html
- 信貸台中神岡信貸房貸彰化永靖房貸 信用貸款房貸繳款年限缺錢急用哪裡借錢
- 重劃區是什麼任何問題免費諮詢 車貸新北汐止車貸
- 新竹哪裡可以汽車貸款信貸年息新車車貸利率公式板橋農地貸款 民間信貸設定流程怎麼貸款比較會過件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